你们知道吗?现在有些商家在商品宣传上玩文字游戏的招数,都蔓延到驱蚊产品市场了。
新京报报道了这么一件事儿,某电商平台上的日本叮叮自营旗舰店,卖一款“日本叮叮安心防叮喷雾”。在产品介绍、视频讲解,还有直播讲解里,都一个劲儿地提防蚊、驱蚊这些内容,甚至还特别强调能“预防基孔肯雅热”。可您再瞧瞧它的外包装,“防蚊”“驱蚊”的字眼儿压根儿就没有,连农药登记证号这些该有的信息也都不见踪影。就外包装最下边,用特别小的字号提示了一句,说“日本叮叮”是著作权,没别的意思。
这“日本叮叮”号称防叮,结果呢,反倒是狠狠地“叮”了消费者一口。商家拿“日本叮叮”做营销,这明显就是故意误导消费者,想借着大家的驱蚊需求来赚钱啊。咱得知道,驱蚊可不是件小事儿,怎么能在这儿搞文字游戏呢?
您可别小看了那小小的蚊子,它造成的危害可比猛兽大多了。有研究表明,蚊子可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动物,能传播80多种传染病,每年差不多得夺走70万人的生命。就在刚过去的8月20号,是世界蚊子日,为啥设立这一天呢?就是为了让咱老百姓提高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意识。一直以来,驱蚊灭蚊都是保持环境卫生、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。特别是最近,咱们国家南方个别城市出现了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,还引发了本地传播,这蚊媒传染病防治,可太牵动人心了。那些商家,宣传得比蚊子叫得还欢,卖的却是根本没有驱蚊效果的产品,这可比真正的蚊子还让人讨厌,简直就是蚊子乱叮的帮凶,病毒传播的“神助攻”,这不是给消费者添堵嘛,还扰乱了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。
还有个事儿值得咱注意,“日本叮叮”到底是不是商标,现在还不好说。报道里讲,目前国内有17个跟“日本叮叮”相关的商标在注册申请当中,另外还有49条申请状态显示“商标无效”。这里面有一家正在申请商标的企业,和日本叮叮安心防叮喷雾的生产商,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。要是“日本叮叮”确实是商标,那就说明商家是拿着商标来糊弄消费者;要是“日本叮叮”还不算商标,那就是商家在虚假标注商标,想用假商标给假产品开脱。不管是哪种情况,这都已经涉嫌违法了。
市场监管部门可得好好排查排查,把这根本不防叮的“日本叮叮”给揪出来;电商平台也得加强对商品资质的核验,把这些文字游戏、虚假宣传都挡在门外,别给那些坑人的产品“叮”人的机会。
咱驱蚊产品的生产厂家,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搞研发,帮消费者抵御蚊媒传染病,而不是一门心思借着蚊子发财,靠玩文字游戏来牟利。以后买驱蚊产品,可都得擦亮眼睛啊!